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

重建的腳步和角度...

兩個星期前,有一位住在屏東的原住民小學老師Uba。大家在家吃吃喝喝,一起唱著台灣的美,分享著生活的想法...

謝謝Burtina的照片~~

過沒幾天,88水災發生了!災情最嚴重的就是我的老家-屏東和高雄,還好Uba家沒有事情,不過我們約定的 "大武山之旅"可能要延後了~~"
天天都在看著台灣的颱風新聞,災情好嚴重,心情也好難過。當然,看到很多熱心的人投入災區的救災,心中更是一陣激動!很希望我可以趕快回去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
台灣...我就要回去了!

吃飯喝酒中,我們有提到原住民部落的生活、經濟、產業升級等問題。這幾天把腦海想的事情整理一下,希望可以跟需要的人分享一下...


Part.1 建築

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/第三建築工作室∥ 深山部落 果核再生計畫 ∥ (義築)。

I.果核再生是由一群建築系的學生進到部落,在當地裡進行"義築"。詳細的資料請看上方連結。

II.謝英俊建築師從 921地震開始就開始嘗試著 "合作社" 的建築在地化。在謝建築師的角度 "災區的重建" 不要直接透過現成的營造廠、建商來主持,應該回歸到部落人的手上!理由的層面很多,先初步列舉幾項:

1.現代工法的在特定區域是否適用?
現在的大城市可以看到:現代工法產生的"一致性"已經造成了文化差異和美麗歷史的消失。山地部落因為特殊的空間和時間因素,保留著自己的生活模式和歷史文化。這也是那裡最吸引人嚮往的地方。更不用說台灣已經停滯20年的建築工法了(請看前文,有提到台灣目前的建築環境)。

2.經濟上費用的轉嫁?
在建商、營造廠的進入,現代機具和工法本來就不適合部落的特殊地形。費用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,增加的成本勢必也會轉嫁到居住者的身上。當補助、捐款停止了,建築的商業也就停了。

3.永續的發展
921到現在,有多少外人還在幫助這一些災民?在新聞熱度過後,一切回到的最原始的起點。所以原住民部落的家園重建本來就要回歸最源頭的居住者身上。唯有透過"自身的自助"才可能在持續的進行。如此一來,重建的過程中更可以保有自身最美麗和最驕傲的文化、歷史。

我們並沒有忘記如何建造自己的家!

謝建築師利用

1.工業現代化的輕鋼架 - 建築工法簡化到人的尺度,方便在特殊的地形環境下進行。

2.族人自身人力 - "合作社"的概念。由部落的農人、青壯年為主家上回到部落的生力軍組成工作隊,進行"家的重建"。將建築技術直接交給居住者,在新聞熱度過後也透過實際的操作,族人便可以操作學習到的技能而不需要透過商業來維持之後的重建。達到永續的生命力。

3.文化、歷史、材料的整合 - 在工法簡化、自力造屋,由外地返鄉的族人透過"家"的興建。可以重新閱讀到自己的文化、了解自己的歷史,進而達到族人回流部落的願景。就地取材、當地材料的利用更是其中的精華,這也是永續的保障!

但是,這樣就夠了嗎?個人認為還沒有,強度不足...謝建築師和義築的操作方式有一個現實上的問題:回到部落重建的族人留不住!

在大陸的四川地震中,也許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養活"合作社式的工作隊"。畢竟,工作隊還是需要一定的 "工作量" 才可以達到"持續的" 商業強度。這也是為什麼在大陸已經有山寨版的"地球屋"出現!這誘因是因為大陸光是2、3線城市就有夠大的市場可以維持商業模式進入。反觀台灣的狀況:台灣的山地部落卻沒有這樣的"量"。那台灣有什麼!?要如何維持這樣的經營模式?

深入山林裡重新思考建築是好事,而建築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。應該跳脫純建築,更全面的看待大環境下的困境(應該說是機會)!

Part2. 商業


台灣不需走回傳統工業化的路。我們應該朝著更精緻、更文化的智慧商業前進!

當Uba和我們提到他們的部落,成年禮就是大武山攻頂。小朋友在國小畢業的那一年由部落中的長者帶領爬一趟大武山!讓自己的下一代了解和體驗自己的文化和魯凱聖山的美麗。回台灣要帶我們去攻"大武山"時,我有了一些想法:

台灣有一家旅行社在歐洲開了一團『台灣登山團』。團費比一般10萬台幣的台灣觀光團費要高。定價是20~30萬之間。目標的族群就是全世界 45~55歲的已進步國家登山客。目前已經有瑞士、北歐出團,這除了是商機創造工作機會以外,是精緻文化和產業升級的機會!

美麗的台灣、美麗的山 - 台灣的美麗是大家都知道的,現在更要讓全世界都知道。

有誰比自己更適合敘述自己家鄉的美麗!?以一個部落為一個點來經營一個登山路線...

續待...

2 則留言:

Burtina 提到...

看到Uba家沒有事情,真是鬆了口氣,但新聞真的越看越難過。
台北車站很多小朋友兩個併肩站著大喊著捐發票救災,也有很多人投入義工的行列。
一場風災連荷蘭的朋友也寫信來慰問,台灣人也團結了些,其實也有溫暖的地方。
但當錢也捐了,發票也投了,還能做點什麼呢?之後又會不會被遺忘了什麼呢?

chiu13 提到...

去那裡住個一個月吧~~也許有不一樣的收穫...